扫一扫,关注微信公众号

首页 >清廉国企 >涔天河:改变永州改变你

涔天河:改变永州改变你

发布时间:2012-12-11 来源:佚名 点击:
 
\
1
、“南水北城”,20年的梦想
  涔天河是一条河。
  很多人站在涔天河水库大坝上感到迷惑:为什么大坝截流的是潇水河,水库名字却叫涔天河?
  其实是大坝右岸那座山,属于雾江乡涔天河村;在山背后,有一条叫涔天河的小河,汇入潇水河。
  所以叫涔天河水库。
 
  涔天河不是一条河。
  甚至不是一座村庄,不是一座水库。
  它是永州几代人的梦想。
  从1990年时任零陵地委书记秦光荣提出“南水(扩建涔天河水库)北城(零冷联城)”战略开始,涔天河就是永州人的一个美好的梦想。
  也许更早。
 
  凭什么是涔天河?
  一座46米高的大坝,横亘在潇水河三分之一左右的上游处,发着每年1亿度左右的电,灌溉着8万多亩农田,在永州还排不上第一,为什么称之为“一号工程”?不就是一个水利工程吗,有什么值得永州人翘首企盼20多年的理由?
 
  是的,这是一个水利工程。
  但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。
  它将改变这一方水土,这一方人。
 
2、湖南省最大的灌区
  按工程设计,扩建后的水库是这样的:
  在现46米高的大坝下游约180米处,建一座113米高的新大坝,蓄水位也相应地上升60多米。
  蓄水量从现在的1亿立方米增加到15亿立方米。
  发电量从现在的每年1亿度增加到4.5亿度。
  灌溉面积从现在的8万亩增加到113万亩。
 
  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:
  水库扩建的经济效益确实不怎么样,主要收入来源——发电量还不如现在的双牌电站(设计发电量每年5.85亿度)。
  所以这项目拖了20多年才批下来。
  可是为什么还要力争上马呢?还争取了20年!
  看最后那个数字:113万亩灌溉面积。
  这就是最大的理由。
 
  113万亩,分布在江华、江永、道县、宁远四个县。
  这四个县现有总耕地面积是191万亩。
  这意味着什么?
  工程竣工后,涔天河灌区将超过灌溉100万亩的韶山灌区,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灌区,永州南部四县农业生产大部分可以旱涝保收,人畜饮水问题基本解决,灌区内102万人直接受益。
  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,其重大意义怎么说也不过分。
  按官方的说法,就是:涔天河灌区每年可新增粮食10亿斤以上,对湖南省增产粮食100亿斤战略目标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。
 
  这113万亩中,有26万亩是新增耕地。
  新增26万亩耕地,在寸土寸金的今天,在农耕文明史不算短暂的湘南,这数字,连国土资源部的官员也不敢相信,直到现场勘察,才感叹:永州土地开发潜力巨大啊。前省委副书记谢康生感慨:这里是中国南方的“北大荒”!
  因为缺水,这一带丘岗地区的很多土地无法耕作,只有年复一年长着荒草,晒着太阳。
  当总长近900公里(现有261公里)的渠道在湘南大地全部铺开后,河水引上了山岗,荒芜的土地被大规模唤醒,湘南农业开发将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?
 
  不容否认,由于农业生产效益偏低,现有的耕地中,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抛荒状态。
  那么,会不会出现把这20多万亩土地开发出来继续晒太阳的现象呢?
  2011年9月,在涔天河工程指挥部组建之初,永州市委书记、指挥部政委张硕辅就明确指出:整个工程不仅是要建成湖南水利工程建设的样板,也应该是土地整理、土地开发的样板,新农村建设、湘南农业现代化的样板。要考虑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规模经营。
  换句话说,就是要在这20多万亩新开耕地上,摆脱低效的传统农业,向规模化、产业化、现代化的方向努力。
  探索才刚刚开始。
  涔天河灌区土地开发,仅仅是在湘南大地上铺开了一张白纸。
  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画?大手笔还在后面。
 
  关于这20多万亩地,还有个最大的受益者:长株潭。
  长株潭一体化建设,是湖南经济增长核心极。要大规模建设,就要大量占用耕地。而我国现在实行的是“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”,要求各省耕地占补平衡,即:要占用一亩耕地搞建设,就必须先造一亩耕地来补充,保证全省范围内耕地总量不变。但长株潭占地需求巨大,造地资源严重不足,必须在省内其他地方寻求支持。
  涔天河,就被推上了前台。
  在湖南境内,还有哪里能找得出这么多的耕地后备资源?
  于是涔天河工程从全市人民的梦想变成了全省人民的期盼。
 
3、大河之舞
  涔天河工程从永州市重点工程上升到湖南省重点工程,还不仅仅是因为土地。水才是根本。
  高坝拦起15亿方水,除了农田灌溉和发电,还能干什么?
 
  有种说法:潇水河是因为河水易涨易消而得名。
  这一特性,在上游表现尤为明显。
  涔天河水库大坝下游80多公里内,就有江华、道县两座县城,生息16万居民,沿河街几乎每年面临水患。
  沿河两岸农田洪灾损失也十分严重。据1950~2008年59年的统计,平均每年受灾面积超过10万亩。
  涔天河所处位置很有意思:上游是“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”之一,下游是“衡邵干旱走廊”中部,旱涝无常。
  而涔天河工程,就是一个调节上下游水资源的“水龙头”。
  涔天河水库扩建后,潇水河洪水将得以进一步控制,江华、道县两个县城防洪标准从现在的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。
  江河安澜。物阜民康。
 
  湖南的大交通规划中,有一个叫“湘桂运河”的惊世之梦。
  这是一个惠泽岳阳、长沙、株洲、湘潭、衡阳、永州、桂林、梧州等55个县市、13万平方公里、4000多万人民的伟大工程。继2000多年前的灵渠之后,湘桂运河远期规划将以1000吨通航能力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,从而实现全国航道联网,打通湖南第二条通江达海大通道。
  其中可行性最强的东线方案,就是沿湘江上游支流潇水河上至道县入永明河,再开挖42公里运河入桂江支流恭城河,连接西江(珠江)。
  潇水河要达到500吨通航能力,就必须上游涔天河水库扩容后的调节补水。
  此外,从大坝上至江华码市镇68公里,下至道县县城83公里,100多公里河道将成优质航道,在交通不便的永州南部,新增一条黄金水道。
  湖南大航运需要涔天河。
 
  补水。
  目标又是长株潭城市群。
 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湘江下游,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要完全达到管理目标,需借助水体环境流量,目前仅东江水库具有较大的水资源调控能力,无法满足需求。到2020年,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水资源供需缺口将超过20亿方。
 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作为湘江流域唯一将建的大型水库,担负着流域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减灾的重任。因此,在湖南省水资源规划中,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为流域控制性骨干工程,与东江水库联合调度,以满足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需求。
  用媒体曾经报道过的一句话,就是:涔天河帮湘江“顺肠”,为长株潭“解渴”。
 
  还有旅游。
  坝上水线上升60多米后,江华瑶山深处将出现1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和数百岛屿,“天河瑶池”、“林海平湖”、“南岭绿岛”……是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。
  库区移民安置将重组生活空间,为打造生态移民小镇和民族风情瑶寨提供了机遇。
  江华未雨绸缪,以涔天河旅游度假区为核心,委托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编制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,雄心勃勃,要实现涔天河两岸的森林景观美景度全国第一,打造核心竞争力。
  天河水,瑶池梦。风景这边独好。
 
4、大时代的变迁
  永州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大工程,将最直接地改变库区两万五千多移民的命运。
  离开祖辈经营、世代居住的山林,举家搬迁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,适应新的生活。
  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在纠缠。
  2万农村人口异地安家,4个乡镇迁址重建。又是在白纸上画画。能画出最美的画吗?
 
  故土难离。抉择是艰难的:
  有库区移民希望就地后靠安置,而环境承载容量又不允许。山区生产生活资源极其有限,往山上后靠,只能越搬越穷,难有大的发展。
  曾经三峡10万后靠移民因库区超限开发导致滑坡塌岸而被迫再次外迁安置,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涔天河水库建成后类似的二次移民,就是历史的教训。
 
  从大山走出,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,这是历史的机遇。
  田园平畴,水电路讯,教育卫生,下一代将拥有一个更好的成长平台。
  而这一代,在新旧生活环境过渡对接的心理适应期内,身份转换的过程是复杂的。
  这是历史的必然。
 
  在瑶山,生活将发生改变的,还不仅仅是这两万五千多移民。
  江华岭东交通格局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借机跨越式发展?南4县移民安置地如何借势加快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?移民如何既保留传统习俗又实现异地文化融合?
  每一个问号都是牵动千万人的大课题。
  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。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  不能回避,只能一笔一笔认真地填写,这历史的答卷。
 
  涔天河是一条河。
  一条承载梦想的河。一条滋润大地的河。一条生生不息的河。在大时代的河道上,奔腾澎湃,不舍昼夜。
  波光流转中,改变已经发生。

\
 

上一条:没有了

下一条:印象涔天河(摄影)

 

Copyright 2012 版权所有湖南省潇水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官方网站湘ICP备18001911号-1湘公网安备 43112902000013号

办公电话:0746-2320369联系邮箱:cthzhb@163.com 网站建设:亿科互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