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流的精神打造涔天河水库扩建精品工程
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大坝于2015年4月27日填筑至277米高程(邱玉峰 摄) 中国水利网站5月4日讯 (记者 王琳 周旋)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大坝于2015年4月27日填筑至277米高程,实现了4月底大坝填筑达到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度汛高程目标,圆满完成了“一枯”(第一个枯水期)建设任务。该断面高程的完成,标志着该工程首个关键节点目标的实现,工程迈入了静态安全施工的冲刺期和快车道。 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后,是无数建设者的辛勤付出,也包含了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多年的心血。根据2011年9月永州市政府与省水电院签订的《技术合作协议》,省水电院为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提供技术服务,并成立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设计代表处。省水电院从院长、党委书记到副院长、总工程师及广大工程设计人员,不辱使命,精益求精,努力把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打造成一个精品工程、样板工程。 科学论证 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优良决策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,是湘江一级支流潇水上游的大型龙头水库,具有灌溉、防洪、下游补水和发电,兼顾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。扩建后,水库正常蓄水位313.0米,最大坝高114米,总库容15.1亿立方米,灌溉面积111.46万亩。工程计划2017年建成运行,对湖南省湘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、促进永州市乃至湘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。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、技术难度大,其勘察设计和技术论证工作倾注了省水电院几代设计人的心血。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是省委、省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工程、民生工程。江华县城在1985年由水口镇迁移至坝址下游的沱江镇,为涔天河水库扩建创造了较好条件后,永州市先后在1989年和2007年两次开展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前期工作,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。省委、省政府将其列为湖南省“十二五”期间水利建设“一号工程”后,省水电院在前期工作经费不足的情况下,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完成了地形地质测绘300多平方公里、地质钻孔近1000个、岩土实验等近1000组地质勘探实验工作,完成了100多万亩灌区现状调查和库区近3万移民调查工作。通过反复研究、科学论证,省水电院按时编制完成了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、可行性研究、初步设计等各阶段的设计报告,并顺利通过了审查。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2010年8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,2012年6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,2013年9月获水利部批复初步设计,并于2012年8月导流洞工程开工建设。 攻坚克难 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成立了由省水电院总工程师郑洪牵头、副总工程师兼设计总负责人杨志明为主要负责人,多个专业技术骨干参与的技术攻关小组,对大坝防渗面板抗裂、泄洪洞进出口高边坡处理、坝前雾江滑坡体处理、泄洪洞掺气消能、深孔弧门止水等重大技术难题进行攻关。通过实物模型和数字模型反复分析研究,提出了安全、经济的处理方案,为确保设计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。 省水电院抽调各专业精干力量,组成近66人的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设代处,保证了不因设计原因影响项目建设。同时,省水电院各种勘测设备、办公设施和交通工具的调配,均优先满足涔天河项目需要。 此次大坝填筑开工前,左岸库区改道交通洞的建设就是一根难啃的“骨头”。交通洞的建设是大坝能顺利开工填筑的重要前提, 2013年5月开始建设,可是8月的一场特大暴雨使得洞口出现滑坡,加之原本地质条件复杂,导致无法施工,必须换一个洞口重新开挖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避免再次出现滑坡垮塌,杨志明与设代处的同志们通过多方案比选,对施工方案优化调整,采取了“零开挖、大广棚”进洞技术,最终顺利完成了交通洞的建设。交通洞的“零开挖”进洞处理技术,在湖南省水利工程首次应用,起到了节约资金、缩短工期、保护环境的作用。 责任担当 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精神动力 无论在设计优化、技术创新,还是现场施工配合、协调等方面,省水电院设计人员都从有利于工程建设、节约投资、建成优质工程的目标出发,牺牲个人利益,倾心尽责履职,当好业主参谋。 此次大坝填筑工程从2014年11月8日开始,到2015年4月30日,短短的5个多月,要实现277米的“一枯”目标,就像是进行一场与洪水比拼的百米赛跑,设代处的同志们不敢有半点懈怠,自觉执行“5加2”、“白加黑”的工作模式,全方位全天候的进行现场服务,做到“设计不断人、监理两班倒”,就连春节期间也不曾停歇。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大坝填筑至277米高程,完成了“万里长征”的重要一步,接下来的日子里,工程设计、监理人员将为实现2016年11月下闸蓄水和2017年3月第一台机组发电的目标继续奋力前进。 |
|
相关热词搜索:
